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薄熙來倒了,但中國不能沒有左派!

萬沐

 我這裡講的“左”派,是真正意義上的“左”派,即真正代表社會中下層利益的政治群體,而不是名為“左”派,實為專制主義張目,以恢復“文革”為目的的“毛左”派。

 平心而論,薄熙來骨子裡並非純正的“毛左”派,只是與“毛左”派相互利用而已,其所以倒臺,路線問題還在其次,關鍵原因在於挾毛的死魂靈,以其左傾路線挑戰中共中央權威,在重慶形成意識形態割據局面,並有潛在的軍事政變威脅。陰差陽錯的是,王立軍一怒叛逃美領館,揭出了海伍德的命案,一個中央無法處置的藩鎮割據之勢,通過王立軍之腳,戲劇化地使其國際化,於是中央偱國際慣例,以刑事案的處理方式,輕鬆地蕩平了重慶的紅色割據。一方面避免了中國文革復辟的危局,但另一方面也確實給渴望公平正義、擁薄的基層民眾心理帶來了巨大衝擊。

 我們知道,在中國今天瘋漲的GDP背後,實際上帶來的是社會的巨大分化。權力和資本的結合,是中國的市場經濟畸形發展,中國社會成了典型的權貴資本主義社會,據美國波士頓公司統計,當今中國0.4%的人口卻占有70%的財富。貧富的巨大差別,官員腐敗、環境污染、治安惡化、社會墮落等各種嚴重問題,使中國處於巨大的社會危機之中,所謂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其實已經走到了盡頭,中國面臨的繞不過去的課題就是進行政治改革,解決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

 面對當今中國的社會危機,近幾年出現了“左”、“右”兩種社會思潮和兩股政治勢力,探索問題的解決道路,“右”派在民間是以劉曉波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勢力,主張走普世價值的道路,在中央以溫家寶為代表;“左”派在民間是以烏有之鄉為代表的左派勢力,在中央則以薄熙來為代表。

 在中國政治上“左”總比“右”安全,劉曉波被世界承認,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卻被關進了監獄,許多“右”翼知識份子也與有榮焉;而“左”派的烏有之鄉毛派群體則似乎成了正義的化身,將社會不公歸罪於市場經濟和自由主義,不斷為毛澤東、“文革”招魂,這就為薄熙來這個機會主義者以“毛左”主義迎合廣大民眾、挑戰走鄧小平路線的弱勢中共中央帶來了機遇,於是在重慶掀起了一場帶有巨大表演性質的以“唱紅”、“打黑”、“民生”為主線的“左”派邉樱蔡岢隽斯讲攀怯驳览淼倪@樣很具吸引力的口號。

 儘管現在薄熙來犯有刑事、貪腐等諸種罪惡的嫌疑,其“重慶模式”也有許多虛假、欺騙的成份,薄熙來本人倒了,“重慶模式”也倒了。但是我們並不能否認“重慶模式”中追求社會公共平正義、強力打擊黑惡勢力、解決下層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的理念。更不能說薄熙來在重慶致力解決的這些社會問題在中國就不存在。重慶的“唱紅”、“打黑”、“民生”政策其所以得到基層民眾的擁護,就是因為現在中國社會存在著嚴重的“唱黃”、政府與社會的黑惡勢力猖獗、有毒食品氾濫、社會分配嚴重不公的巨大問題,現實的存在才讓廣大民眾久病亂投醫,接受了薄熙來的“文革藥方”飲鴆止渴的。

 我們要看到,“重慶模式”是薄熙來搞的沒錯,但這種紅色割據的機會卻是中共中央無意中給與的。如果中國早早啟動政治改革,解決了社會分配的公平正義問題,中國是一個民主、法治、正義、公平的社會,薄熙來還會“翻動扶搖羊角”攪起這樣的“文革”大浪嗎?重慶還會走“文革”的回頭路嗎?事實上正是目前中國的社會走到了死胡同,而又無其它道路可走,許多普通民眾才擁護薄熙來并擁護“重慶模式”這條道路的。

現在既然中央決定中國的問題不用薄熙來的方案解決,就總得用溫家寶的方案解決吧!反正是不能沿著政治上專制主義、經濟上自由主義的路線走下去了,因為這條路線、也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能讓中國的權貴者將中國當做他們家的菜園子,予取予奪。筆者也發自內心的認為,溫家寶的路線是解決中國目前危機,并實現長治久安的一條路線。

如果啟動溫家寶提出的政治改革,即在民主的基礎上化解社會危機、解決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不僅可以打垮中國的權貴資本主義勢力,也可防止薄熙來這樣的政治投機家、亂世梟雄愚弄百姓,以公平正義之名,行專制掠奪、斷民生後路而奪大寶之實。溫家寶的路線不僅可以打破權力和資本的結合,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可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礎上有效保護中下層老百姓的利益,既照顧了發展,也保證了公平正義。我不是認為溫家寶本人有什麽神秘莫測、點石成金的功能,而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理論和民主社會的實踐昭示了這一點,遠的我們可以看看英、美諸國,近的我們可以看看大中華文化圈內的台灣(中華民國)、日本和韓國等。

 再說得明確一點,如果中國走上民主社會的道路,各種社會勢力就會以“左”、“中”、“右”的形式出現,作為真正代表中下層民眾利益的“左”派勢力也就自然而然產生、形成幷發展了。所以,薄熙來倒了,中國仍應該也必須擁有健康的左派勢力,只是這股勢力不再是被政治野心家利用的工具。而要保證“左”派勢力的健康發展,中國就必須儘快啟動溫家寶推行的“右傾”(其實一點也不右,很中庸)路線改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