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

弄巧成拙 塑造茉莉花英雄

網路流傳的「茉莉花革命」並沒有在中國出現,但北京的戒備與網路監控,並沒有鬆懈跡象,對境內維權人士、網路活躍份子的監管,依然緊迫盯人;對境外新聞網站的封鎖,依然嚴格把關。

 尤其,4月3日,公安機關在北京首都機場將準備出境赴台參與藝術活動的艾未未帶走之後,更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抗議,境外媒體傳聞艾未未無端遭到拘押,可能與他涉及網路散播號召「茉莉花革命」的訊息有關,因此,茉莉花的後續動向,再度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艾未未遭公安以「經濟犯罪」罪嫌羈押81天後,6月22日,新華社再度報導說:「鑒於艾未未認罪態度好、患有慢性疾病等原因,且其多次主動表示願意積極補繳稅款」,北京公安機關現依法對艾未未取保候審。

 艾未未獲釋回家,對守候在其北京住家門口的媒體三緘其口。據了解,公安機關釋放他的條件是,艾未未在未來1年之內不得透過網路媒體等管道對外發言。

 「艾未未事件」成為海外輿論觀察中國是否出現「茉莉花革命」動向的指標,網路媒體對事件的源起與效應,更與2012年秋天的中共十八大連結,並賦予高度 政治意義。近年來,艾未未既聲援維權人士,調查川震豆腐渣工程,以至策畫前衛表演藝術,嘲諷黨國統治體制,早已被北京視為政治異端。

 北京演出《捉放曹》,因擔心艾未未搖身一變,成為具有號召力的「穆罕默德」或「戈寧」,北京採取雷霆手段,制敵機先,希望讓異端與謠言消弭於無形。然而,北京弄巧成拙,過度反應,缺乏自信的草率處理過程,反而把艾未未塑造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潛在「茉莉花英雄」。

 (摘自印刻出版《北京.光華路甲9號:駐京採訪札記》,作者王銘義為《中國時報》主任記者、北京特派員)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