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金牌政治 让中国体育在奥运中变味

【多维新闻】伦敦奥运会开幕之际,中国的网络正被江苏启东的群体事件热闹着,很多网民声称对奥运没兴趣。但随着国羽让球运动员被取消奥运资格、运动员于洋宣布退役、教练李永波道歉……伦敦奥运终究还是在中国点燃了一场关于体育是什么的严肃论战。

举国关注奥运已昨日不再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场面宏大壮观,北京的安保、交通、志愿者空前绝后,5个奥运吉祥物让人跌破眼镜,中国运动员夺得51枚金牌荣登金牌榜首位……当中国人主办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登上金牌榜首位、见过大世面后,奥运与金牌在中国人的心中便被迅速祛魅了。

而在此之前。中国对奥运会几乎是举国关注。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循环轮番轰炸,打开当时中国人能接触到的媒体,全部是奥运。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作为好大喜功的中国政府,务必需要群众对这件事情引起关注。2004年,雅典奥运,抱着将与北京奥运对比的心态,中国人对当年的奥运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当年的中国代表团,则夺得了金牌第二的好成绩。在此次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整个中国的网络正被江苏启东的群体事件所热闹着,对于伦敦奥运,众多中国网友公开表示“不关注”。

在这种氛围下,就算各个媒体亢奋的以头条、弹出、图片等各种形式轮番信息轰炸,中国网民的关注点,依然是花絮大过赛事:奥运圣火被传熄了好几回;朝鲜女足比赛挂韩国国旗;公交司机找不到去奥运村的路;伦敦奥运会铜牌摔坏了;开幕式代表团入场,工作人员把日本团带着带着带出场了;埃及代表团100多人穿假NIKE出征;女子蛙泳颁奖,立陶宛国歌放到一半息声;奥运村5天耗尽15万避孕套,夜战更激烈?

但随着国羽让球运动员被取消奥运资格、运动员于洋宣布退役、教练李永波道歉……伦敦奥运终究还是在中国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体育赛事究竟是政治还是乐趣?

“东亚病夫”让中国体育的出台就已披上政治战袍

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说起来有点让人不敢相信——居然是只有一个人参赛,居然还背负着抗击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这样悲壮的政治重担。

1932年中国人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而当时的情况是,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日方为了使其扶持的“满洲国”合法化,密谋派员代表“满洲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为了回击日本的侵略计划和当时民国政府的不作为,当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慷慨解囊8,000银元,资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临行之前,张学良嘱托孤军奋战的刘长春“愿君用其奋斗精神,扬我民族正气”。可惜刘长春在预赛时就被淘汰了。

1936年的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140余人的代表团参加了近30个项目的比赛,除撑杆跳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余的均在初赛即遭淘汰。代表团途经新加坡回国时,当地报纸刊登了一幅题为“东亚病夫”的讽刺漫画:在奥运旗帜下,一群身穿长袍马褂、身体枯瘦的长辫子中国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大鸭蛋”。从那时开始,“东亚病夫”像一根刺,让中国人耿耿于怀至今。

1949年中共建政后,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共领导人重视中国在国际上的每一次露面的机会,而体育成了一个最便捷的渠道。

1959年,容国团在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斩获了象征男子乒乓球最高荣誉的圣·勃莱德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回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都接见了乒乓球代表团成员。周恩来更将容国团夺冠和中共十年国庆视为1959年两件大喜事,更将中国首次生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

改革开放之初,作为一个弱国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急于通过奥运金牌和名次来滋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奥运会被当作一次提振国民信心、凝聚国民精神的机会,当时中国并没有多少“让世界瞩目”的机会,而中国人口众多,相比科技等其他领域,体育是能更快出成绩的地方,奥运等国际赛事难免被寄予远远超出体育层面的宏大意义。于是,举国体制成为中国快速提升体育成绩的法宝。同时,中国体育更背负起“强国梦”的重担。当时的“女排精神”直接被演绎为“振兴中华”,曾让多少国人热泪盈眶。

举国体制换金牌有效力而无效率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即“奥运战略”和“奥运争光计划”,是前苏联和前东德国家体育系统的“加强版”,它让中国体育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从1984年到2008年成为“金牌第一”。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体制是成功的,中国由此得到了她想得到的金闪闪的奖牌。

然而,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也一直深受舆论诟病。运动员历经层层选材,七八岁的“好苗子”从小就被关在体校进行封闭训练,和社会隔绝。这些人中,大部分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能够在全国比赛中拿个名次的已经属于凤毛麟角,在国际大赛中出头的更是稀罕。这些人除了自己的项目外,几乎不具备正常的生活能力。他们在体育上的技能,也无法传授给社会。如今,“冠军搓澡工”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说明即使是最成功的运动员,大部分也生活潦倒。至于那些“没有练出来”的大多数,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举国体制有效力而无效率,看看金牌的含金量就明白。奥林匹克运动本质上还是业余的,虽然经历了商业化的洗礼,但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项目上的奥运选手都是业余选手。以百米这一极端人气且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来说,十几年前美国短跑名将格林,在破世界纪录前一年还在餐馆打工。举国体制让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能够以专业的压倒业余的。另外,举国体制可以采用计划经济式的金牌战略,专门在冷僻的项目上投资。比如,划艇、射击、冰壶等等项目,大多数中国人碰都没有碰过,一般也不知道规则,很难欣赏。但是,因为是冷门,搞的人少,中国用追加公共投资的方式就能培养出许多奥运冠军。

足球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国内的中超虽然已经在市场中挣扎了10多个年头,但是到现在似乎反倒落得有点灰头土脸。中国足球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被球迷这样形容:2008年是极不正常的一年,出了那么多事,唯独中国男子足球队发挥正常,依然屡战屡败,输球又丢人。李娜2008年脱离举国体制而“单飞”,2011年她创造历史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资源没有完全市场化,体育的经济功能、产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部分已经职业化的赛事,如足球联赛,由于受体育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而无法实行真正的市场化运作,结果只能是赛事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

放下政治 让体育回归体育

体育是什么?在英语中,体育与游戏都叫“GAME”。事实上,体育和游戏也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别——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强身健体,是为了寻找快乐。人们参加并乐于其中的奥运会,如果被过多地赋予了国家与地区的荣誉,越来越多地渗透金牌至上的观念,就会出现视失败为耻辱,以冠军为国尊的“纯粹金牌主义”。

当地时间7月29日,中国选手吴景彪在伦敦奥运会男子56公斤级决赛中发挥失常获得银牌,朝鲜黑马欧云哲逆袭夺冠。然而,此事的看点在赛后:朝鲜黑马喋喋不休的感谢伟大领袖金正日赐给他力量,而吴景彪洒下英雄泪,在镜头前向全国人民道歉,自称愧对国家。

吴景彪的道歉以及欧云哲的感恩,再次让人感受到了 “将体育办成战争”的观念需要破除,“打不赢就如何如何”的论调也应该遭到抛弃。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用这样一句朴实的话,告诉世人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谛。

好在今日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价值观和关注趣味日益多元,人们更加认可人性等这样的基础理念。当体育不再被政治化,当奥运不再被举国关注,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也失去了“举国”的理由。

正如中国媒体近日的评论所称,当奥运仅仅只是体育新闻,体育才回归了体育本身。


(王新 撰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