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1月9日星期五

“习近平应该感激胡锦涛”—— 专访中国政治专家远藤誉

(北京时间2012年11月09日 )
来源:朝日新闻

问:您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的人事安排?

远藤:胡锦涛会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不仅仅在党内,在军队干部的内部人事安排上也是如此。薄熙来事件之后,胡锦涛派系和习近平派系彻底实现了一体化。

  我在拙作《China Judge》中详细讲述了,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赞同对于薄熙来的处分。对于习近平来说,他发自内心感谢胡锦涛在其任内除掉了薄熙来这样的危险人物。

  李克强在2004年到2007年期间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他不仅牢牢掌控了薄熙来离任后的辽宁,同时也了解了薄熙来此前在辽宁所犯的罪行。如果薄熙来留在下一届政权中,那么共产党将有可能会土崩瓦解。

问:薄熙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远藤:文革中有2个教训,分别是“个人崇拜”以及“将民众的不满转化为政治运动”,这2个教训一旦重演将会导致共产党的毁灭,这是共产党内部的共识。然而薄熙来却触犯了这两条,因此党内高层几乎一致赞成解除薄熙来的职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贫富差距扩大,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薄熙来利用民众对毛泽东时代的怀旧情结开展政治运动,一些民众甚至将他称呼为“薄泽东”。对于共产党来说没有比这种行为更危险的了。为此习近平应该心怀感激因为,“总算在胡锦涛任内解决了薄熙来的问题”。

问:胡锦涛和习近平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吗?

远藤:胡锦涛自2007年陈良宇事件后就控制住局面。他为了实现党内民主而引入了“预备选举制度”,但这却导致了习近平被选为下一届领导人而非自己推举的李克强。胡锦涛是亲日派,一直谋求在社会主义的框架内实现民主化,这也是继承其“师”胡耀邦的遗志。

  虽然没有对外公开,但是2007年7月曾进行过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预备选举。当时,出乎意料的,最被看好的李克强输给了习近平。因为是自己定下的规则,所以胡锦涛并未多言。加之李克强本人过于严肃缺乏领袖魅力,比较两人从外貌中体现出的度量以及领袖魅力后,胡锦涛可能也很无奈地认同了这一结果吧。

问:11月十八大结束后即将领导中国的习近平是个怎样的人物?

远藤:在共产党已经确立了集体领导体制的今天,习近平作为政治家的政绩以及能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了。关键在于他是否具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从而使9名或者7名政治局常委齐心合力。仅靠习近平一个人无法决定任何事情,所以仅仅讨论习近平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例如,虽然胡锦涛本人非常亲日,但根本无法将“亲日”体现在他的态度或者政策中。因此讨论习近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否亲日都没有太大意义。相比之下,他的协调能力以及在党内决策层中的名望才是关键。总的来说,习近平是一个擅长协调的人,无疑适合在集体领导体制时代担任领袖。

  此外,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胡锦涛本人也非常敬重他。当年习仲勋作为表率放下权力,接着上百名中共元老离开了中共中央委员会。胡锦涛从中受益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而习近平是习仲勋之子,这也是胡锦涛决定将权位让给他的原因之一。

  党的稳定是胡锦涛最优先考虑的事项。胡锦涛政权下的派系斗争,主要是对抗江泽民派这个既得权益集团。只要既得利益集团还掌控着权力,那么贫富分化将继续加剧,社会主义国家将不复存在。

  胡锦涛施政的目的,并非是出于想让团派掌权的权力欲望。对于胡锦涛等人来说,相比派系争斗,维持中共的统治、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才是核心问题。对他们来说,共产党统治的崩溃等同于国家的崩溃。

问:如何评价这次政权更替的意义呢?

远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首次实现前后政权的“友好交接”。一部分学者分析认为“薄熙来下台是派系斗争以及党内分裂的结果”、“习近平为了动摇现政权而操纵了反日游行”等等,我认为这些分析完全没有根据。

  反日游行基本上等同于反政府游行,所以领导层没有理由冒这么大的风险。很多人认为胡锦涛的势力正在减弱,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胡锦涛现在的势力处于其执政10年中的巅峰状态。习近平非常感谢胡锦涛处理了薄熙来。

  日本政府中有人认为胡锦涛在政权更替之前已经被架空,所以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的姿态,这种想法完全错了。

  反过来说,打倒薄熙来其实颇具风险。共产党内部仍然存在“毛泽东万岁派”,在反日游行中也有人举着毛泽东的画像和横幅。他们都支持着薄熙来,反对现在的政权。

  如果薄熙来还在,那么他就会煽动这些民众的不满情绪从而助他夺取国家元首的宝座,这和毛泽东的做法如出一辙。如果发生这种事态,那么共产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就会崩溃,共产党本身也会走向终结。

  和日本的天皇制有些相似,毛泽东在中国是革命之父、开国领袖。这种对于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其实很难应付。所以剔除高举毛泽东大旗的薄熙来,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断。习近平应该是真心感谢做出如此决断的胡锦涛和李克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